十堰市推進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 “菜籃子”拎出幸福感
  • 我要分享
采購通道潔凈平整,攤位分布有序,市場保潔全天候在線,確保垃圾落地及時清理……近日,記者在陽光棲谷便民市場看到,昔日雜亂不堪的場景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擺放有序的商品、通透明亮的過道、現代化的設施,市場的“顏值”與“內涵”得到了雙提升。

數字賦能

守好“舌尖上的安全”

拿出手機在小票上一掃,商戶信息、營業執照、商品重量、價格,包括商品的檢測時間和結果等信息,一應俱全。點開“查看追溯信息”,該商品編碼、供應商、進貨時間、批次號、憑證號等等清清楚楚,信息底部還附有商品圖片,便于消費者查驗。

走進柳源農貿市場,現代化氣息迎面撲來,3塊電子屏幕上的數字不斷跳動,銷售數量、交易總重、銷售額、客流量及農殘檢測信息和商品單價等信息適時更新,所有商戶使用統一的電子秤,市場管理人員通過智慧綜合管理系統后臺,可以準確掌握每個商戶的交易情況。

“所有的商品在進入之前都會進行質量檢測或者提供檢測報告,對于自產自銷的商品必檢,結果在大屏幕上公示。”市場管理員何理珍拿著厚厚的檢測報告單告訴記者,柳源農貿市場現在采取的是超市化運營管理、電子化結算,市場智慧水平明顯提升。

“新市場干凈衛生,里面有中央空調,再也不怕肉壞了。”經營肉鋪的老陳說。作為全市第一家標準超市化農貿市場,柳源便民市場新加裝了中央空調和新風系統,重做了排水管道,整個市場的地面、墻面都貼了瓷磚,互相映襯出清新的氣質。同時,市場內中央廚房熟食加工、公共衛生間、裁衣、餐飲等基礎設施也一應俱全,讓人有一種不是在逛農貿市場的錯覺。

迭代升級

“煙火氣”里顯“高顏值”

走進東岳市場,高端大氣的門頭、干凈整潔的地面、整齊劃一的攤位,煥然一新的徽派環境已成為市民新的打卡地。

得益于時間和地理的優勢,東岳市場人氣一直不俗,是市民美食消費的集散地,貫穿了幾代人的記憶。但由于市場業態區布局不合理,商家違規經營占用市場通道,雜物隨處擺放。在此次改造過程中,市城控資產經營公司充分發揮在城市治理、公益服務中的責任擔當,投資700余萬元對市場場地環境、消防配套設施、安全衛生進行提檔升級改造。

金八珍鹵牛肉、道口燒雞、手剁肉餡家的蛋餃、湯遜湖魚糕魚丸子、重慶歐陽烤鴨、東北雜面窩窩頭、哈爾濱紅腸……全新的東岳市場滿溢的煙火氣依舊是十堰人民心中熟悉的味道,但是樣貌卻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“改造后的東岳市場,功能分區布局更加優化,消防安全設施更加完善,特色風格更加明顯,社會效益更加可觀。”市城控資產經營公司總經濟師潘建偉告訴記者,在商鋪招租過程中,公開遴選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市場內鋪面(攤位)價格進行評定,將評估機構制定的價格以微信群、張貼價格公示表等方式進行公示,為廣大商戶營造優質營商環境,努力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的更加安心,放心、舒心。

便民利民

“菜籃子”裝滿幸福味

12月10日一大早,張灣區黃龍鎮黃龍灘村的老熊在蔬菜大棚里忙完批發后,提著兩籃子菜幾步來到了旁邊的便民市場里,曬著暖暖的太陽,和鄰居聊著天,不時招呼著過往的顧客。

“要是買得多可以到大棚里選,那里便宜不少。”看在記者詢問菜價,老熊說,自從這兒的黃龍便民市場建好后,自己有空時就會提點菜來賣,“既不出攤位費,又離菜地近,多方便。”

農貿市場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“門面擔當”,更是關系群眾日常生活的“幸福擔當”。張灣區黃龍鎮是十堰城區的菜籃子,在改造過程中,相關部門從改善經營環境著手,補齊基礎設施短板,完善公益宣傳、市場經營管理機制,取締占道經營,營造有序經營環境,讓老舊菜市場實現了“華麗變身”。

“一期投資40余萬元,市場室內面積約640平米,內設攤位50個,分為蔬菜、水產、水果、肉類、干貨、豆制品等六大區域。”黃龍鎮黃龍灘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。

“小菜籃”里盛滿“大民生”。市商務局黨組書記、局長李光銳稱,將聯合相關部門建立起規劃、改造、管理的長效機制,讓農貿市場成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新窗口,成為增進民生福祉的新渠道。

(來源:人民日報客戶端,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,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,未與作者取得聯系,如有侵權,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!)

----------睿途士·農貿市場智慧系統專家----------

  【睿途士首創】顛覆傳統的“智慧農貿市場溯源管理系統”解決方案,為農貿市場的智慧化建設和管理提供了一個高標準、高質量、智慧高效、管理規范、方便實用的指導方向。同時也為政府的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了有效工具,給企業帶來雙贏的“贏”商平臺,市民的放心工程,確保舌尖上的安全。咨詢熱線:400-8126-998